我国的厨师队伍(包含助手与辅工)约有800万人,占餐饮从业人员数的35%。其中中式烹调师基本按照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、技师、特级技师的等级划分进行评定。那么,现在我国的厨师队伍处于什么现状呢?
从来源看,主要是三个渠道,即国有餐馆或饭店培养的厨师,烹饪学校历年来的毕业生,农村打工仔中的自学成才者。此外,部队复员的炊事兵,机关食堂的炊事员,火车与轮船上的餐厅人员以及一些城镇下岗职工,近年也纷纷加入市场厨师的队伍。
从年龄看,18—40岁的最多,几乎占总数的80%。20岁以下的较少,40岁以上的更少,现在的餐厅厨房中几乎看不见50岁以上的人.过去厨师和中医一样,越老越吃香。.而今厨师一到“天命”之年,如果没有“大师”,“名师” 等头衔,或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,往往就被淘汰。
从分布看,90%以上集中在民营酒店,其他的则在国有或三资企业中。而且,愈是大店,强店和名店,,厨师的技术水平与职称愈高,工资收入与福利待遇相应也愈好。
现今餐饮市场上最紧缺的厨师是:1、年轻的创造型人才;2、基本功扎实的多样型人才;3、有知识,有眼光,有组织管理能力,有社会责任感,有团队精神的综合型人才;4、特别能吃苦的人。
目前餐饮市场上最大的一个问题是:厨师“跳槽”频繁,许多酒店技术骨干的流失率通常都在30%以上。这主要是对厨师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认识,在用人激励机制上缺乏产权安排,在用人制度上缺乏“惟才是举”作风,在厨师培养提高上缺乏投入等原因造成的。
不论过去,现在和将来,餐饮市场上的竞争,不外乎经营理念,环境设施,菜品风味,营销策略和服务水准等几个方面的竞争,而这一切又集中体现在人才(含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)的数量与质量上,因此可以说,人才的得失与多寡,优劣将是餐饮企业兴衰存亡的生命线。
我国历代都涌现出众多的名厨,尽管他们的出身不同,经历不同,但是赖以成名传世的几乎都是厨德和“一道菜”,而非学历与才识。现在时代不同了,如果没有文化和体力,仅凭“一招鲜”,就很难“玩得转”,这几年一些年老的厨师受到“冷落”,便足以说明问题。当今的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,文盲或半文盲,科盲或半科盲厨师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因此,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厨师,如何培养他们,便成为中国烹饪是否后继有人的一个根本问题。